中国学术杂志网

中小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探讨

 论文栏目:课堂教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0/3/19 16:05:35   

摘要:课堂教学中要落实好三维目标,首先要从设计教学目标开始,使制订的三维目标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逻辑性。实践中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三维目标的制订中存在着体系不全、内容空洞、陈述迷糊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制约和传统人才评价方式的制约,应从分析教学目标的水平、确立三维目标的维度、改进三维目标的陈述等方面完善三维目标的制订。

关键词: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目标体系;目标陈述

三维目标即课程总体目标,新课改把课程目标定位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上,从一个维度扩展到三个维度,开始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维度的简单相加,教师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以知识与能力目标为主线,借助过程和方法,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提出,突破了传统教学偏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弊端,无疑是对新课改之前教学目标的一种改进。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设计也受三维目标的严格束缚,出现了模式化倾向,使教学失去了抓手。具体问题如下:

一、教学三维目标制订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中笔者发现不少中小学教师不能灵活选择相应的行为动词来表述目标,教学三维目标照搬照抄、模糊表述等问题突出,使三维目标失去了操作性、灵活性与可行性,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体系不全

1.把三维目标割裂成三种教学目标。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从三个方面来描述一个目标,它是一个目标的三个方面。从思维方式上看,三维目标遵循“先分解后综合”的教学逻辑,实质是将教学目标分解为三个维度从而达到对其全面把握的目的。在备课时教师将教学目标分解为三个维度层面来描述,在课堂教学中则企图将三个目标全部落实。2.教学三维目标之间界限模糊。魏宏聚指出,三维目标分开表述并不意味着割裂,三个维度之间既具有分开陈述的立体感,又具有彼此协调、互相糅合的整体性。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很难将它们分清,用三个维度来书写极易出现刻意划清三维目标界限的情况,看似三维之间层次清晰,实则割裂了彼此间的内在逻辑,很难完整表述出教学内容中所体现的其它维度目标。

(二)内容空洞

1.将课程目标等同于教学目标。不少教师在目标设计上缺乏操作性,主要体现在将课程目标等同于教学目标。有的教师不假思索照搬照抄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作为课时教学目标,造成教学目标的内容空洞。2.千篇一面笼统化、模式化。《课标》中指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不必面面俱到,应简洁、清晰,注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维目标的表述略显空泛,即使教师并不明白三维目标的内涵是什么、需要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去达成,但可以借用相同的句式来套用,因其缺乏贴切性而造成千篇一面笼统化、模式化。3.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教师对每节课的目标清楚,但课与课之间的联系却不清晰,缺乏整合分析。当教师眼里只有课时目标,没有课程目标的时候,课堂教学就缺失了格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仅一节课的教学便设计了大量教学目标,这种试图在一节课里将“三维目标”实现的做法,在教学中是不实际的。

(三)陈述模糊

模糊空泛地陈述教学三维目标,加大了落实三维目标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行为动词的错误使用和未标明学生的学习程度。1.行为动词的错误使用。“知识与能力”目标描述得空洞、含糊不清,对于认知性动词使用过多,而行为性动词使用得较少,在执行过程中,不利于行为目标结果的考核与评价。“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操作中却被描述成教与学的方法。2.未标明学生的学习程度。三维目标应该包含的是“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到什么程度”,能很全面地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教师没有陈述清楚教学后学生获得哪些知识和能力,通过什么活动来完成具体目标。

二、教学三维目标制订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方面: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制约

1.教师的专业水平不足。通过翻阅中小学教师的日常教案,发现一些教师缺乏三维目标研究意识,对三维目标理解不到位,对于三维目标的设计在思想上就不够重视。在实际教学中,目标设计抽象空洞、体系不全,目标实施片面化等问题突出。2.授课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学课时少任务重,教师对目标预设完成后学生的学习效果、预设目标难度等目标本身的反思匮乏。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很少思考教学目标,他们更重视要讲授的内容,等教学设计完成后才琢磨教学目标的制订,这时一些教师为图省事往往从网上誊抄或模仿教案。

(二)客观方面:传统人才评价方式的制约

考试成绩的优劣几乎成了评价师生的一种标签。学校教学评价只重知识目标,导致教师在三维目标制订和落实上存在偏差。新课改虽突破了以往填鸭式的单一灌输式教学方式,但仍未摆脱以分数至上的观念,体现在三维目标实施的片面化。

三、完善教学三维目标制订的对策与建议

教学目标的编写过程一定要实事求是,要结合本学科特点,多关注学生的具体情况,注重具体操作实施,既遵从标准又留出生成空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指导教学以及评价教学的作用。

(一)分析教学目标的水平

从教学目标入手整合三维目标:解读文本,了解学情,分析学生应达成的具体目标,全面、科学地确立三维目标。1.参照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不能凭自我主观随意地去设定,课程标准是制订教学目标的最直接参照。课程标准只是以三维目标的形式概括地描述了主题目标,与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还有一段差距。2.理顺单元教学内容。在备课时,教师需要先了解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与教学重难点,把握单元主旨,再确定分课时的教学目标,然后进行通篇设计,不能局限于一堂课的教学设计。3.做好学生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研究整个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整体性格倾向、学习习惯及课堂反应等,从而确定教学目标的起点并设计不同层次的达成目标。因此,目标的设置要注重定位,关注学生之间个体差异,分层次达成目标。

(二)确立三维目标的维度

教师要有目标意识,科学设计课时目标,保证三维目标的完整性。按理说任何一个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三个维度来进行表述,但是对于不同的授课内容,对三个维度是有所侧重的。

(三)改进三维目标的陈述

为了克服教学目标陈述上的模糊性,应凸显三维目标的可行性。三维目标的陈述有两种呈现形式,一种是提纲式,另一种是要点式。三维目标的提纲式表达,优点是层次清晰,一目了然。但在操作时,由于没有将三维目标三个方面做到整合,容易造成目标之间的割裂,加大了落实的难度。

四、结语

制订一个简洁明了的三维目标,有利于发挥功能,便于对照检查。一个切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已涵盖了学习结果的考核方式和衡量标准。教学活动圆满完成的标志是实现三维目标,但教学评价不能都以“三维目标”的实现程度为准,因为课堂教学对学生发展所产生的效果并不都是可测量的,而应以学生的发展情况为准。

参考文献:

[1]杨九俊.新课程三维目标:理解与落实[J].教育研究,2008,(9).

[2]曹宝龙.基于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J].课程·教材·教法,2018,(1).

[3]杨玉琴.学科核心素养视阈下的教学目标科学研制与准确表达[J].化学教育,2019,(3):3-7.

作者:侯元贞 侯松涛 单位:湖南理工学院

学术网收录7500余种,种类遍及
时政、文学、生活、娱乐、教育、学术等
诸多门类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课堂教学论文
@2008-2012 学术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音像制品经营许可证
主机备案:200812150017
值班电话
0825-6697555
0825-6698000

夜间值班
400-888-7501

投诉中心
13378216660
咨询电话
唐老师:13982502101
涂老师:18782589406
文老师:15882538696
孙老师:15982560046
何老师:15828985996
江老师:15228695391
易老师:15228695316
其它老师...
咨询QQ
89937509
89937310
89903980
89937302
89937305
89937307
89937308
业务
综合介绍
在线投稿
支付方式
常见问题
会员评价
官网授权
经营许可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人员招聘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