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杂志网

新农村建设与农业经济管理策略

 论文栏目:新农村建设论文     更新时间:2020/3/20 17:18:55   

摘要:目前,“三农”工作仍然是我国农村经济的重点。作为农业大国,也给我国农村经济建设提出了新标准。基于此,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弊端以及整改措施进行了总结,对如何更好地实现农村经济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农村;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科技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给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发展机遇。“三农”工作的有效展开,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经营模式的转变,使当地农村和农业得到了更好发展。因此,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系统分析与思考农村经济管理方法以及农业技术现代化的创新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1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经济管理的制约因素

1.1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迫使我国的市场发生经济体制不断变革。这一环境影响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也随之迎来了更大挑战。相对落后的管理模式跟不上新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对经济起到了阻碍作用。此外,由于农村地区信息相对闭塞,经济理念相对落后,与现代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差距,许多经济活动的开展情况并不理想。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也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

1.2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落后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农业经济得不到充足的保障,农业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也是导致农业生产率低下的原因之一。由于缺少先进科技的普及,以及农业机械化和技术化水平的不足,使得我国很多地区还存在传统农耕,很多技术型的农业工作难以得到开展。传统的生产方式使农业产值难以提升,导致农民经济收入水平未能改善。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足,一系列支农政策在农村地区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这也使得现代农业经济得不到更好的发展态势。

1.3农业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随着我国现代化脚步进程的加快,工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这一形势促使工业经济吸引了更多的精尖人才,农业市场却面临着专业管理人才的严重不足。我国目前的农业管理人员大多缺乏专业知识,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相对落后。目前,大多数管理者并不完全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素质,在从事农业经济活动时不能做到有效指导和科学高效规划。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经济管理方案做指导,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

1.4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

由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制约,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仍相对落后,缺乏金融体系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得不到优化升级。由于我国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缺少系统规划。经常出现农产品产出与市场脱节脱销的情况,使农民的收入得不到保障。近几年,我国农业逐步向密集型转变,这也导致发展后劲不够。此外,我国农业经济的信贷体系尚未健全,融资需求难以得到保障。

2优化农业经济管理的策略分析

2.1健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健全的体制机制能够有效保证农业经济活动顺利开展,因此,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创新农村土地承包制度。首先应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进行确权登记管理,在此基础上,重新评估农村土地的承包制度,建立一套能够适应现代化农村经济管理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结合相关法律,完善当前的土地流转体系,保证土地流转合法性,从根本上保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2)继续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对于建立档案体系的重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改革现行的征地制度,使城镇规划用地的流转管理更加规范。同时设置硬性考核标准,把这项工作作为考核标准之一。由于我国各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大不相同,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应因地制宜,不能千篇一律,要做到与当地发展进程相融合。3)在进行农村经济管理时,应合理利用资源,准确分配生产资料,创立先进的管理制度体系,做到与现代化农业生产的经济规律相适应的效果。完善的机制和合理的规章制度,是推进农村经济工作发展的基础。奖惩机制的建立,可有效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震慑不作为的工作人员,促使档案管理在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2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落后的农村基础设施是制约我国农业经济的一大问题,要想改变这一现状离不开现代化科技的带动发展。需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及优化农业科技创新两方面着手解决。1)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效是提高农业生产率,“互联网+”与农村经济建设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利用网络技术促进传统农业市场走向现代化。通过新型互联网经济模式,针对性开展农业生产活动信息化建设,通过线上运营的模式加快农产品流通途径。2)对当前机械化生产水平进行研发和创新,加强对当地农村生产设备和技术的投入力度,在保证机械化操作的效率与质量的同时,加速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为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提供硬件保障。使我国高科技农业生产更上一层楼。以此保证农业生产水平的大力提升,有效节约种植和减少人力成本。3)地方政府应当有针对性地组织建设农村基础设施,规划整修农村道路,完善的农村电网,开展水利工程项目等。同时,提高财政预算,合理有效的分配资源,以便于农村生产效率的提高。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是保证生产效率的前提,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做好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

2.3提升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新农村建设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要想优化农业经济管理,除了要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一支具有专业素质的管理团队也不可或缺,二者有效结合能够保证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是成功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1)地方政府应采取定期培训的方式,帮助管理人员提高专业业务水平。可制定季度考核模式,加强管理人员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并相应制定奖惩机制,提高学习积极性。具体实施过程应根据实际情况,弹性培训时间,合理选择培训方案,有针对性的选择培养方案。最终达到以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促进政府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提升的良好效果,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2)可采取笔试面试的形式,通过一些国家新型农业政策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进一步加深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认识和重视,以促进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3)政府应提供相应支持,设置专项资金。应重视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建设奖补资金,专款专用,促进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政府应出台更多政策吸引专业创新人才回乡,让更多优质人才投入到农业经济建设中去。

2.4建立健全的金融体系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给我国农村经济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这就促使农村经济管理农业产业机构必须的到优化,消除以往在农业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的是保障农业经济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在农业经济管理上,要创新,深化体制改革,制定出科学严谨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1)政府应当支持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优化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提供便民、惠民条件,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的政策。应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项目,地方政府应监督其促使有效落实。2)人才的培养是建设金融体系的前提,因此应加大力度培养专业人员,为农村金融服务人员提供人才支撑。由此,农业经济的发展才能提供更优质服务,让农村经济以良好的态势持续发展。3)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由地方政府牵头,促进农民与企业合作,实行企业帮扶模式,深度发掘农产品价值链,以促进农民收入。此外,政府应积极促进中小企业与农村经济长期合作,推进绿色农产品可持续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优惠政策,使其为农业市场注入充足的资金来源,同时积极创立无公害农产品品牌。

3结语

农业为国民之本,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对我国整体经济形势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农村经济由传统管理模式的摒弃到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迈进是必要之举。农村产业结构不断向合理化、科学化和高效化转变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前提。先进的管理理念,“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结合农村经济管理措施,必然催生新农村建设的美好景象。

参考文献

[1]刘向阳.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农业经济,2015,(12):23-24.

[2]刘文峰.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6,(42):58-58.

作者:王梅梅 单位:滨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青田街道办事处

学术网收录7500余种,种类遍及
时政、文学、生活、娱乐、教育、学术等
诸多门类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新农村建设论文
@2008-2012 学术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音像制品经营许可证
主机备案:200812150017
值班电话
0825-6697555
0825-6698000

夜间值班
400-888-7501

投诉中心
13378216660
咨询电话
唐老师:13982502101
涂老师:18782589406
文老师:15882538696
孙老师:15982560046
何老师:15828985996
江老师:15228695391
易老师:15228695316
其它老师...
咨询QQ
89937509
89937310
89903980
89937302
89937305
89937307
89937308
业务
综合介绍
在线投稿
支付方式
常见问题
会员评价
官网授权
经营许可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人员招聘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