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观察畅疏达冲剂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2级患者血压变异性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该院老年病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2级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适量运动、合理膳食、戒烟限酒的生活方式指导,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mg,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畅疏达冲剂,每日2次,每次1包,各治疗30天。观察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治疗前后24小时平均血压、血压变异系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0.0%),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小时平均舒张压、日间舒张压变异系数、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畅疏达冲剂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症状,平稳控制血压。
【关键词】畅疏达冲剂;肝阳上亢型;高血压2级;血压变异性
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亚洲人群,随着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及社会经济条件等发生的变化,导致高血压患病率不断增长,患者社会支持、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致使血压控制率仍处于低水平。目前,西药控制血压效果明确,但在症状改善方面不甚理想,部分患者血压波动较大。本文探讨畅疏达冲剂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2级患者中医证候积分、24小时平均血压(24hMBP)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与分组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老年病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2级患者80例。纳入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简称《指南》);中医辨证标准参考2002年原卫生部颁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肝阳上亢型诊断标准[2];符合高血压2级但无严重心、脑、肾并发症;年龄40~79岁,男女不限;志愿受试、依从性好。排除各种继发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肝、肾及造血系统疾病等。剔除标准:不能坚持治疗者;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或严重不良反应,不适宜继续接受试验者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平均52岁,平均病程8年;观察组:男22例,女8例,平均54岁,平均病程9年。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接近。1.2治疗方法1.2.1对照组给予适量运动、合理膳食、戒烟限酒的生活方式指导,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mg,每日1次,共治疗30天。1.2.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畅疏达冲剂(由我院颗粒剂药房制作),每日2次,每次1包,温水调开服下,共治疗30天。1.3观察指标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治疗前后24hMBP、血压变异系数(CV)。24hMBP包括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hMSBP)、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hMDBP)。CV包括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CV)、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BPCV)、日间舒张压变异系数(DDBP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BPCV)。CV=血压标准差/血压均值×100%。1.4评定标准1.4.1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1]。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范围,但下降20mmHg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到10mmHg,但已降至正常;或舒张压下降10~20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或收缩压下降30mmHg以上。无效:血压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显效加有效合计为总有效。1.4.2症状疗效评定标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中医证候积分包括症状、舌象和脉象三项。症状包括眩晕、头痛、耳鸣、失眠,按病情由轻至重分别计为2、4、6分。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天内各填写1次。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表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P<0.05)。2.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表2)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两组治疗前后24hMBP比较(表3)治疗后两组24hMSBP和24hMDB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两组24hMSBP和24hMDBP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观察组上述两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两组治疗前后CV比较(表4)治疗后两组DSBPCV、DDBPCV、NSBPCV、NDBPCV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后两组DSBPCV、NDBPCV及治疗前两组DDBPCV、NSBPCV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DDBPCV、NSBPC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态势,目前至少有2亿高血压患者,而患者总体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明显较低,分别低于50.0%、40.0%和10.0%[3]。高血压导致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罹患风险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血压变异性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预测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且独立于平均血压水平[4]。临床证据强烈支持将降低血压变异性作为血压控制目标之一。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变异与中医肝风证型关系密切,与现代高血压的病理机制相符合,而现代的快生活节奏、沉重的工作负担,使人们感到焦虑和压抑,压力堆积得不到释放,久而久之造成肝气郁结,肝阳亢盛[5]。所谓“木火刑金”,肝气郁而化火,灼伤肺津,肺失肃降。此外,社会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程度的空气污染,毒素日久沉积于肺脏,致使肺气郁闭。肝、肺两经首当其冲,“肝肺同病”成为新时期高血压的特点。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畅疏达是潘智敏教授的自制经验方,针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是在“求本理血”理念、五积方的基础上因时制宜的新成果。畅疏达冲剂以钩藤、僵蚕、石决明、龙齿镇肝熄风,平肝潜阳,为君药;决明子、青葙子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决明子亦有消脂之功;柴胡、郁金疏肝解郁,防潜镇太过;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清理肺脏毒素。佐以薄荷、竹茹、浙贝母清热除烦,清肺化痰;枳壳行气开胸,宽胸除胀。全方合用能改善高血压患者头昏头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咳嗽、痰黄黏稠、夜寐不安、舌红苔黄腻、脉弦紧等肝阳上亢又兼有肺热之证,体现了潘智敏教授“肺肝同治”的思想。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24hMSBP、24hMDBP、DDBPCV、NSBPC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畅疏达冲剂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症状,平稳控制血压。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
[4]迟相林.血压变异性是否应该纳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和危险分层中[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7,25(6):513.
[5]潘立敏.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特征与血压变异相关性并中药干预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
作者:赵婧 陈慧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