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从社会工作中的“充权”理论出发,首先引入西方充权理论,进行了文献梳理,界定了充权的内涵和外延,然后从实践的角度扩展了充权理论,即针对城市环卫保洁人员这一社会群体的失权的状态,引申出“城市环卫保洁人员充权”;接着明确了城市环卫保洁人员充权的概念和充权的范围;并阐释了城市环卫保洁人员充权的核心。
关键词:环卫、保洁、充权
一、充权内涵的界定
“充权”在英文的表达是Empowerment,起源于美国黑人的平权运动,其后被扩展适用于各类弱势群体的研究与实践,是社会工作学的重要理论概念。中文通常表述为“充权、增权、赋权、授权、权能激发、居民授权、促能”。西方理论对充权涵义表述为:一是从弱势群体获得权力的诉求的角度解释充权(苏颂兴,2004);二是将充权理解为一个过程或目标的(陈树强,2003年);三是从充权主要的构成要素来下定义的(陈树强,2003年);四是从充权的主题来下定义的(陈树强,2003年)。自1960年代,美国从种族平等的意义上提出了充权理论后,学者们将充权理论不断扩展并应用到广泛的实践层面。这一方面扩大了充权的应用范围,使人们可以用充权思想来解决更多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了充权越来越重要,各行各业人群对充权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本课题组认为,充权涵义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充权的目标是社会个体获得其本应得到的权力(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力),同时个体提升其参与群体活动、社会活动和国家活动的意识、能力、素养。第二,充权是一个开放性、吸收性的体系或系统,逻辑起点是自我的权力意识被充权组织所唤醒,充权组织引导个体和个体自身循序渐进式的强化个体的权力意识、能力、素养,同时要创建对个人权力保障与运用的相关政策、制度措施、环境氛围(形成对个人充权的国家认同、社会认同、相关群体认同),才能构建与完善个体充权的体系或系统。第三,充权是一种心理状态,能让个体更加自尊、自信,最终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第四,充权是权力获得、掌握、运用的过程,是个人、群体由无权,渐进式的获得、掌握并运用应得权力的过程性经历。总而言之,无论从哪个层面上来讲,充权的重要性都显而易见,是当今社会群体迫切需要的一个“功能”。城市环卫保洁人员指的是政府环卫部门雇用的环卫工人、大型公立医院雇用的保洁员、封闭小区物业公司雇用的保洁员。虽然人们场所职业没有贵贱之分,但事实上,人们对于比较“高大上”的工作岗位依然是“趋之若鹜”,而对于城市环卫保洁这种工作则持一种“消极”的态度。城市保洁人员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虽然该群体的存在价值非常明显,保证他们权力的完整性无可厚非,然而事实上,这一群体却长期处于一种失权状态,即生存状况堪忧、发展状态有待改善、认同感严重缺失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群体的现实困境,本课题组将充权理论应用于城市环卫保洁人员的权力问题研究,创立了“城市环卫保洁人员充权”这个概念与理论。课题组以充权理论作为基础理论,细致探查环卫保洁人群的个人权利意识和权力观,着力探究环卫保洁人群去权的原因和状态;进而创建可持续的环卫保洁人群自我充权模式、可持续的充权机制、可持续的外部环境充权模式。尚未有学者关注城市环卫保洁人员充权的研究与实践,因此,该研究具有填补充权学术领域研究空白的价值,以及拓宽充权实践领域的意义。
二、城市环卫保洁人员充权的涵义
通过文献梳理,课题组认为,学者们从以下几个角度集中阐述了充权的涵义:1.充权是一种心理学意义的发展过程,个人经由一个逐步“自信”的心理过程。因此,城市环卫保洁人员要有一个心理建设,个体的“自信”的心理至关重要,只有处于自信的心理状态,个体才能实现全面发展。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他们应该做到自己尊重自己,尊重他们的工作岗位,而不能用一种消极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工作岗位,甚至是不愿意让子女身边的人知道自己所从事的是城市环卫保洁工作。2.充权是个人、群体的权力获得过程,个人、群体由无权的处境,以充权理论为路径工具,进而掌握并运用应得的权力。因此,城市环卫保洁人员充权,要解决无权(失权)的困境,应该以充权理论作为指导性理论,在充权开放性、吸收性的体系或系统中,不断而改善其权力状态,进而获得应有的权力。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一员,其既有自己应该履行的基本义务和责任,同时还可以享受各种各样的权利。就以城市环卫保洁人员而言,其具有保持城市清洁的责任和义务,但同时他们也应该享受到各种权利,比如接受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接受教育教学服务、享受“五险一金”等等。当然,他们要想得到这样的服务,很多时候都得自己争取,虽然这些权力是最基本的但是他们却必须要知道自己应该享有这样的权力。3.充权不仅是理论还是实践,是无权或失权和权力掌握、运用与保障。因此,城市环卫保洁人员在权力意识自我觉醒后,还需要依靠相关国家政策及措施作为制度基础,才能实现真正的充权。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就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积极主动地为城市环卫保洁人员提供服务,既要免费给他们宣传充权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确保该群体的基本权力都能得到满足,为保障城市环卫保洁人员行使权力保驾护航。4.充权的目标是社会个体获得其本应得到的权力(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力),同时公民提升其参与群体活动、社会活动和国家活动的意识、能力、素养。因此,城市环卫保洁人员目标是获得个体应得权力、提升个体能力并借助充权理论为指导性理论,来实现其目的。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城市环卫保洁人员不能完全依赖于政府或者社会团体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是要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学习中国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自己的法律的认识,将自己培养成一个懂法、守法,并善于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合法权益的法人,而不能在21世纪还是一个“法盲”,这是实现充权功能的必备要素。因此,城市环卫保洁人员充权的涵义是:城市环卫保洁人员在充权理论的指引下,在具有开放性、吸收性的个体充权体系或系统中,个体的自我的权力意识被充权组织所唤醒,随着在充权组织持续引导以及个体自身循序渐进式的强化,同步创建对个人权力的掌握、保障与运用的相关政策、制度措施、环境氛围(形成对个人充权的国家认同、社会认同、相关群体认同),逐步使个体获得其本应得到的权力(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力),同时个体提升其参与群体活动、社会活动和国家活动的意识、能力、素养。我国正处于法治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而城市环卫保洁人员作为底层生活者的典型代表,只有保障好他们的各项权益,他们才会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为创建一个稳定、和谐、温馨的大家庭奠定家庭。2.城市环卫保洁人员充权的范围学者DoddandGuitierea(1990)认为充权应有三个层面:个人层面;人际层面;政治层面。学者Zimmerman,(1990)和Perkins&Zimmerman,(1995)认为,充权涉及到个人、组织和社区等三个层面。分析上述的内容:第一,充权的范围首先界定在个人能力的提升,自我控制感的增强,参与行为的主动性增加,权力意识的觉醒。也就是说,城市环卫保洁人员应该有自我意识,通过自主学习充权理念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二,充权的范围包括个体形成平等的权力意识形态,以及自信自尊自重的信念的建设,促进个人社交能力的发展。第三,充权的范围可以借助于组织和社区来发挥功能和作用,使个体的权力进一步明确为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权力。那么,城市环卫保洁人员充权范围应当是:第一,城市环卫保洁人员充权的范围首先界定在个人权力意识的觉醒,并随着自信的建立,提升个体的自我能力,增强自我控制感,不断参与社会活动,发挥自身权力效能。第二,城市环卫保洁人员在社会交往和互动中,与各社会群体共商、共建平等的社会关系,以更公平、更有效的社交策略建设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进而促进发展个人的社交能力。第三,通过社会组织、社区的组织性、机构性力量,使个体的权力发展为全方位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权力,从而与各社会群体一起共享权力。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影响城市环卫保洁充权的因素有很多,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理解这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找到充权的核心,并不断扩大充权的影响力,让更多人感受到充权的应用价值和研究价值。
三、城市环卫保洁人员充权的核心
苏颂兴认为,“充权理念的发展核心是:着重于从唤醒个体的醒觉,从自我处境出发,到争取政治权力等多元层面介入,透过个人、家庭、团体、小区、组织等不同充权单元,制订不同的相关策略,得以争取各种权利、平衡各方面权力关系,从而改善他们的‘特殊境遇’,改变社会带给他们的不公平待遇”。这段阐述概括了充权的核心:首先,充权的逻辑起点是个体的自我权力意识的觉醒。那么,城市环卫保洁人员应该是以个体自我权力意识的觉醒为充权的起点,这就需要充权单位来发挥其作用。其次,充权的单位:个人、家庭、团体、小区、组织、社会。那么,城市环卫保洁人员应该借助充权单位的力量,渐进的提升充权能力,逐步获得全面的权力。第三,充权的价值:摆脱自身的权力境遇或者改变无权(失权或去权)的状态。因此,城市环卫保洁人员实现了充权,才能改变去权的状态,获得有尊严、有价值、有满足感的社会生存状态。本课题组认为,城市环卫保洁人员充权核心可以表述为:城市环卫保洁人员以充权为理论指导,借助社会组织的力量,唤醒城市环卫保洁人员自我权力意识,依此为逻辑起点,持续的改善、提高自我充权的信念、思维与能力,在个体生活、家庭生活、群体生活、社会生活、国家生活中有判断、选择、参与、决策的能力与素养,进而获得本应具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力,最终改变了城市环卫保洁人员的失权的生活状态,真正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同时提高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认同感。
作者:张雪峰 王香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