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杂志网

红色文化与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论文栏目:当代文化论文     更新时间:2020/3/19 11:39:31   

摘要:红色文化与当代工匠精神之间有共通接轨之处,两者的有机耦合是对时代的回应。通过高校“三课堂联动”的立德树人模式、政府政策支持、社会营造和谐氛围这样内外结合的耦合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红色文化与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融入,实现红色文化特质工匠精神的育人价值,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红色文化;工匠精神;培育;耦合机制

1红色文化与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的理论框架研究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经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长期实践,将优秀文化不断选择、融合、重组后形成的具有东方特色的精神文化,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改革开放等各个阶段胜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和强大思想武器[1]。红色文化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保持坚定的信念、树立远大的理想,在红色文化的感召下,广大人民自觉团结在一起,凝聚力量,共同创造性地参与中国梦的建设与实践。“工匠”在《辞海》中的释义为有一定工艺专长的匠人。现代“工匠精神”的内涵指的是从业者在产品的设计、制作和生产等职业行为过程中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状态与精神理念,从中体现出技能的极致与完美、工作的专注和坚守、乐业敬业的态度。

2红色文化与当代工匠精神耦合的基础分析

红色文化与工匠精神虽是不同维度的精神文化,但它们有机“接轨”。红色文化是中国独具特色的原创性资源文化,与人类文明范畴的工匠精神形成互补、沟联。红色文化中所体现的勇于创新、坚定信念、无私奉献、实事求是等理想追求与现代工匠精神的坚持不懈、开拓创新、敬业奉献、专心致志等精神特质是互相契合的,共同促进了红色文化特质工匠精神的形成[2]。它传承红色文化的精华内质,丰富东西方工匠精神的内涵,使当代工匠精神不仅具有民族性、时代性,更具有红色印记、社会责任,是更高层次更先进的价值取向。

3红色文化与当代工匠精神培育耦合的协调机制构建

3.1高校:“三课堂联动”,推进红色文化全面融入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

第一,以教育教学第一课堂为主阵地,将红色文化全面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一是发挥思政理论课主渠道优势。在《思修》《概论》课程讲授中融入事例,如《概论》中“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对现代工匠精神的弘扬和推崇,结合浙东红色文化实际,将余姚横欬头村、奉化滕头村等又红又绿的新农村建设实例融入课堂教学,推进红色文化特质工匠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发挥思政课的核心价值引领作用。二是发挥专业课阵地工匠精神培育优势。要弘扬专业领域中工匠精神的培育,尤其是实验实践环节。如关注药学实验实践环节,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药学专业课程可渗透和挖掘敬畏生命、诚实守信、科学严谨、严守药规等德育元素,培养学生“为人之德、为业之道、为事之术”[3]。第二,以校园第二课堂文化为途径,红色文化无痕融通工匠精神的培育。一是重视校园红色文化的价值引领。挖掘地方特色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特征,融入校内景观设施,如道路的命名,雕塑的设计,教室、图书馆、宣传窗展示栏目,结合节日开展红色主题活动[4],如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系列活动———“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团日活动、国旗下的思政课、四明山烈士陵园缅怀先烈、重温入团誓词、铭记历史主题座谈会、五四合唱等;回顾红色文化形成历史,将红色文化的“价值追求”和工匠精神的“匠心”等核心内质传递到学生心中,无形中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二是重视校园文化工匠精神的建设。将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学生活动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领会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体会技能培养的细节过程。学校开展技能竞赛,如中药鉴定、职业经理人、企业资源管理等活动,在活动中融入红色文化内容;邀请医药行业企业专家、食药监局领导开设专题报告会,介绍企业文化理念和从业行为准则,让学生了解敬业、诚信、创新等精神品质的可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5]。第三,以校外第三课堂实践为平台,在红色文化感染中渗透工匠精神的培育。一是在红色教育基地中感悟。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了宁波市医药产业与红色文化研究基地,此外还有多个红色文化实践基地,如中共余姚市委党史研究室、滕头集团党委办公室、宁波余姚横坎头村、慈溪宗汉街道、易中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不定期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结合思政课内容开展现场主题教学。二是在寒暑假红色调研实践中感悟。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年组织学生在寒暑假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相关实践调研活动,通过特定主题如寻访老革命老党员、调研红色人物事件、探索浙东红色文化价值、搜集整理红色故事等,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带着任务追寻,积累红色感悟。

3.2政府:加强政策引导,推动红色文化有效融入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

第一,加强对当代工匠的政策支持,扶持创新产业品牌。政府要大力鼓励本地企业科技创新、申报专利;成立专门的产品开发研究机构,对品牌进行原创开发;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对创新品牌进行法律保护,对创新产业加以扶持,让品牌变名牌。第二,完善人才评价机制,鼓励工匠安心就业。要重视工匠人才,健全人才价培养指标,充分发挥各行各业人才的作用,完善社会化职业鉴定办法,提高工匠的福利待遇与社会地位,健全社会服务培训,鼓励高技能工匠人才落户就业,优先给予住房、子女落户等保障,为工匠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政策保障。第三,挖掘大国工匠,开展现代学徒制度。政府应重视保护和挖掘红色文化特质的工匠精神,拨专款成立“老工匠作坊”或名师工作室,开展老带新的学徒制度,鼓励老工匠技艺的传承,支持年轻人继承与发展手工技艺。

3.3社会:塑造价值导向,加强红色文化无痕渗入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

第一,拓宽宣传范围,扩大工匠精神的普及。政府尤其是基层街道要搭建平台,加强对工匠精神的宣传,如挖掘社区人员中有真才实学的无名工匠举办社区学堂,让群众与匠人直接交流,让地方红色特色的工匠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社区还可以将活动成果编写成宣传资料,建立工匠精神宣传长廊,引导整个社会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第二,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展宣传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在网上开设工匠人物专栏,制作工匠人物宣传小视频,开设“我身边的红色匠人”评选活动。动员全社会参与推荐,选出心目中的“现代工匠”,让人们在推荐过程中了解这些人物,让默默无闻的人物成为榜样,鼓励大家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第三,做细做实,创新宣传内容。工匠来源于民间,因此在宣传方面必须做细做实,宣传范围要着眼于雅俗共赏的各行各业,宣传内容力求朴实无华,挖掘工匠工作生活中的亮点,用典型引领、用事实说话,讲述身边发生的故事,语言要通俗易懂,提炼核心价值内涵,这样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产生共鸣,进而在整个社会形成争相学习的和谐氛围。

参考文献

[1]涂水发.红色基因特质工匠精神及价值实现[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6):4.

[2]叶桉,等.略论红色文化与职业院校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J].职教论语,2015(12):81.

[3]陈瑶.医药类院校“三课堂联动”药德教育模式应用与实践[J].中国药业,2018(6):96.

[4]陈瑶.校企文化“四个融入”引领下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实践[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6):65.

[5]陈瑶.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96.

作者:陈瑶 单位: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学术网收录7500余种,种类遍及
时政、文学、生活、娱乐、教育、学术等
诸多门类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当代文化论文
@2008-2012 学术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音像制品经营许可证
主机备案:200812150017
值班电话
0825-6697555
0825-6698000

夜间值班
400-888-7501

投诉中心
13378216660
咨询电话
唐老师:13982502101
涂老师:18782589406
文老师:15882538696
孙老师:15982560046
何老师:15828985996
江老师:15228695391
易老师:15228695316
其它老师...
咨询QQ
89937509
89937310
89903980
89937302
89937305
89937307
89937308
业务
综合介绍
在线投稿
支付方式
常见问题
会员评价
官网授权
经营许可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人员招聘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