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弗洛姆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伦理批判王雨辰 (5)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马克思技术哲学的人本主义技术观与唯物史观的技术观之整合管锦绣 田辉玉 (12)
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探究杨相琴 (15)
毛泽东农地政策思想研究胡婵 (18)
从历时性维度看毛泽东改造主观世界的理论与实践熊芳 (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放性的方法论思考张钦亚 (24)
科学发展观研究
论当今人类社会所处的大时代戴德铮 (27)
中国现代化视角下的科学发展观研究徐佐彦 (32)
以人为本的“类哲学”基础探微张洪江 (35)
学术论坛
规范的迷失——哈贝马斯对社会批判理论规范基础的系谱学考察马金杰 (39)
“国家在场”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及发展崔榕 (42)
公共价值与正义浅析代君 (45)
雷震对自由民主的厘定和阐发邓文 (48)
《说文解字》元语言的象似性与汉人元认知理念的演变乔俊杰 (51)
论以人为本的中央苏区妇女解放运动张弛 (54)
胡安国佚信《答罗仲素书》考说黄觉弘 (57)
理论与实践
我国政府预算的碎片化现状及其整体性治理策略研究曾凡军 王宝成 (60)
公共部门工作动机研究之激励理论综述吴绍宏 (63)
行政主体义务的设定模式探究李牧 (66)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居家养老模式思考刘维 (70)
网络色情信息治理的伦理思考楚丽霞 (73)
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现状与对策苏芳 (76)
高等教育国际化界定及内涵周文鼎 (80)
高校外聘用工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思考徐建国 (82)
地球科学类博士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实践张俐 殷坤龙 于晓舟 郭嘉 (90)
语篇理解和记忆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发王黎生 (95)
探索与争鸣
从《联合国反腐公约》谈我国刑诉制度的改进陈赤 (98)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章程限制及其边界分析吴伟央 郑谷晨 (102)
论我国行政执法奖励制度地方立法的完善何琳 (106)
论我国环境监测制度的功能嬗变与立法完善周卫 (110)
我国环境税法体系的构建分析吕凌燕 (114)
互有过失船舶碰撞责任承担原则确立的博弈分析汪炜 靖博 (117)
排污权交易制度公平之思考宋晓丹 (120)
家国悲怀也动人——略论郑孝胥的晚清诗作孙爱霞 (124)
疑义相与析——对《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数句诗的重新解读袁卫华 (127)
论欧阳修散文虚字运用的成因及其认识价值刘越峰 田甘 (130)
土家歌舞文化的价值认知及其发展趋势何甜 陶丽萍 (134)
热点分析
社区党建区域化范式探析胡慧 (137)
多中心治理视野下城市社区自治实现途径研究曾伟 连泽俭 王璐阔 (140)
全球视野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以中西方姓名密码的烙印为视角王爽 (144)
我国高等教育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之比较赵迎红 鲁琪 徐宏毅 胡绍元 吴时明 (147)
企业改革与发展
中小企业的政府金融支持创新研究海鸣 (151)
基于信息化的企业竞争优势协同提升的机理分析与路径设计郑建伟 陈利民 陆留成 (157)
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现状与前景分析杨占玄 许力飞 (16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广东模式研究李锦顺 (163)
我国乡村伦理道德的历史演变杜玉珍 (166)
近代广西农事试验的兴办及其成效潘桂仙 (170)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论当代中国志愿禀赋的精神资源及其培育刘立为 赵晖 (174)
当代中国社会原创力与全民创业教育问题探讨李宏昌 邱安昌 李润红 (177)
论当代中国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李晓辉 (180)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应用性特征研究鲁杰 (183)
失调与重构——论当代青年学生的角色社会化高潮 (186)
中青年学者掬英
中青年学者掬英 (F0002)
“书香狮山读书明理社科普及走进华农”活动在武昌举行 (F0004)
张居正与湖北地方社会吴琦 冯明 (5)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新探——基于《共产党宣言》早期传播特点的历史启示郭燕来 (13)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载体创新马宁 (17)
论马克思的实践范畴黄树光 (20)
《资本论》科学发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孙祈文 (23)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批判指向郑湘萍 (26)
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苗国强 (30)
科学发展观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重大创新理论的整体性研究龙观华 (3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文化创新思路赵建平 (39)
话语权之于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刘慧苹 (42)
论中华文化的和谐意蕴魏雷东 (45)
孝悌、仁政与社会和谐——先秦儒家和谐思想的解析与评价刘金鹏 李世葵 (48)
学术论坛
中国共产党政治合法性获得的路径分析——以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为例孙景珊 (52)
“国民素质”与“国民素质均衡发展”——对国民素质理论两个基本范畴的新界定单培勇 (57)
论文化哲学与伦理学的关系俞红 (60)
论理查德·罗蒂的科学理性观李刚 (64)
《吕氏春秋》与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李汇洲 陈祖清 (67)
略论明清之际火器的使用及其启示谢羽 陈国庆 (70)
从武汉湖泗话、黄陂话的阴去看汉语的去声熊一民 (73)
纠纷、司法与文化:民国湖北婚约纠纷现象考察潘大礼 (76)
试论《容斋随笔》的辩证思维李菁 (79)
理论与实践
利己? 利他?——作为纯粹利己与纯粹利他交集的己他两利主义杨卉 (82)
互惠利他理论社会应用的可行性与局限性分析饶异 (85)
地区性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差异性分析与对接研究——以苏北地区为例孙强 黄唯 (90)
节能环保住宅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马岩 杨永会 (93)
基于电子商务发展下的消费者权益探析李四林 李雯 (96)
区域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组织模式分析唐松 (100)
中心城市近郊区城市化理论分析江静 胡顺强 (104)
探索与争鸣
试论物之交付请求权的民事间接强制执行欧明生 (108)
对行政裁决和谐主义功能的重新审视杨国平 (112)
依法行政的基点:良法的宪政解读申来津 (115)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初探张静茹 (118)
警务动员的理论及其实现途径探微杨昌军 (121)
凸现、转换和见证——方方新世纪创作的转型与当代小说的几个重要话题肖敏 (125)
中西文化语境中的周作人文艺思想——黄开发《人在旅途》与卜立德《一个中国人的文学观》之比较佘爱春 (128)
论蒋光慈小说的先锋性与通俗性陈悦 (131)
殊途同归,非之何急——评柳宗元《非国语》对国语之非难史继东 (134)
从地点到空间:《无名的裘德》中的空间叙事王永梅 (137)
论陆游序文中的文论思想赵永平 (142)
《2012》中隐藏的意识形态廖静 (146)
热点分析
部门分管制下自然遗产保护评估指标研究黄德林 李雯 杨程 (149)
全球视野
东盟地区治理的基础与动因揭晓 (153)
美国政治学教学目标与方法探析——以美国政治学的发展历程为视角陶欢英 (159)
过渡时期英国大学社会构成与教育发展刘贵华 (162)
企业改革与发展
关系、互动与协同创新:产业集群的治理逻辑——基于集群剩余的视角易明 (166)
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分析詹麒 崔宇 (170)
中国煤炭消费机制研究:1993-2007张意翔 胡飏 (173)
产业发展与理论缺失:修学旅游价值形态研究陈非 (17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论我国农村消费信贷需求与策略李雨嘉 (180)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民族高校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略论吴海广 (183)
和谐社会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的理路探析桑春红 (186)
房价波动、住房保障与消费扩张高波 (5)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林祖华 仇桂且 (10)
意识形态大众传播视野中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樊宏法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基本原则和现实路径肖启庆 (16)
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的哲学内核思考熊兵 (21)
科学发展观研究
科学发展观:经济转型时期我国政府职能改革的价值向度魏忠明 李春梅 曹红 (24)
生态文明的哲学意蕴刘海龙 郭辉 (28)
用科学发展的理念促进阶层和谐佟斐 (31)
学术论坛
音乐与人文精神的融合——论莫扎特对巴尔塔萨美学思想的影响李进超 (34)
科学技术活动中真善美的价值融合杨怀中 高兮 (38)
“社会角色”理论视角下的《论语》及《韩非子》王凡帆 (41)
从专业化到“碎片化”——社会分工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分析杨芳 (44)
女性分配正义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考察胡群英 梁国喜 (47)
市场经济与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经营李晨 (51)
“民主党派”称谓的由来及现存价值析疑赵社民 (54)
试论清末简派财政监理官张佩佩 (58)
清末华侨与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向军 (61)
官商之间利权冲突中的现代性——以汉冶萍的生存境遇为例王智 许晓斌 (64)
明朝皇帝政治作为的影响因素——以年龄为观照点的考察赵秀丽 马建平 (67)
《周易》是中华文化元典的奠基作胡志勇 (71)
理论与实践
产业集群升级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分析——基于地方治理的角度魏丽华 (74)
必须尽快走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新误区顾杰 丁宇 (78)
论地方党政干部由民作主理念的提升黄羽新 (82)
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李莉 黄小荣 (87)
跨区划公共经济管理的理论与体制构建思考黄伟如 (90)
临空经济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实证研究方明 袁堃 (93)
降低我国碳排放量的对策探析石红莲 (97)
完善我国股票市场退市机制的构想刘佳 刘妮雅 安建华 李润红 (100)
体验学习论——知识构建的科学向度赵泽霖 韩文民 (103)
论强弱语境文化冲突中的管理策略柯建华 (106)
论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教学影响力”的提升邓志祥 (109)
大学生英语口语习得修正优先性研究刘敏 张伶俐 (112)
探索与争鸣
消费文化与消费主义——与王埃亮先生商榷尹华北 文国权 (115)
地质调查立法与相关法律关系分析刘惠君 刘云忠 (118)
完善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机制的思考田圣斌 沈杰 (121)
公司利益相关者保护路径分析姚秋英 (124)
环境侵权纠纷解决机制的比较分析——基于法经济学的视角廖建求 郑涛 (127)
中国现代“文化学”双峰:黄文山与陈序经之比较黄有东 (130)
伦理环境与伦理抉择:康拉德与老舍笔下人物悲剧探源王晓兰 (135)
米兰·昆德拉小说观中的哲学意蕴鹿丽萍 (139)
省思文学传统和经典:从艾略特到布鲁姆陈静 (142)
热点分析
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其提升吴洁 王欣 (145)
全球视野
高等教育的市场化模式走向:以中国和新西兰为案例蒋晓萍 (150)
民族主义与欧洲一体化研究评析张涛华 (155)
企业改革与发展
企业风险传导过程的数理分析陈志 (159)
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风险管理研究徐一旻 (163)
我国煤矿安全投入的经济学分析及建议汪涛 (16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民工“返乡潮”:规模、归因与对策——基于当前金融危机背景分析杨运忠 (171)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演进、认识基础与现实反思文华 (174)
城中村的后工业化特质及其利益博弈呈现——基于山东半岛城市群边缘地区邵峰 王延尚 刘兴振 (177)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教育公平的伦理研究吴华岳 (180)
构建多维向立体化高校德育模式的探究何桂美 (183)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有效方法分析——基于资助政策体系及大学生受助意愿的视角庞艳桃 (186)
网络时代的社会信任建构:一个分析框架金兼斌 (5)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列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探微吴大兵 (12)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方法管窥仇小敏 (16)
建国初期党的工业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工业化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李仁卿 (19)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源与流张浩 (24)
科学发展观研究
再论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田恒平 (28)
论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与关注民生在宪政理念上的内在统一戴涛 (32)
论异化劳动理论视阈下人的全面发展龙睿赟 (35)
学术论坛
后现代语境下的大众文化钟谟智 (39)
文化存在和发展的方式苗伟 (43)
补充抑或摒弃——基于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争论的思考彭仕东 (46)
论达沃尔道德实在论中的第二性质与价值李金鑫 (50)
政治行为的心理机制:行为主义取向心理学的解释孙灯勇 (53)
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的产生及其选举经验岳奎 (56)
《周易》阴阳之道的生命美学意蕴陈碧 (59)
失范与规范:基于越轨理论视角下女书生成与消亡的社会学解析贺夏蓉 (62)
理论与实践
高校独立学院产权制度解读颜河清 田开友 (67)
高校面向西部培养特色人才的思路与对策——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地矿人才培养为例万清祥 陈华荣 (71)
创新四川产业集群外部环境政策的路径分析丁英 (74)
我国在全球矿产资源配置格局中的地位及对策汪小英 成金华 (78)
FDI就业效应的状态空间模型估计——基于湖南省长株潭面版数据的实证研究刘家悦 王晗 (81)
消费生态化的认识论解读高文武 郭启贵 (85)
商务英语的起源与发展史简述戴年 (88)
建国以来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历程与思考王晓旭 龙君 (92)
解决我国房价高企的一种新思路——基于转轨经济中的“双层运行”理论许一君 邱力生 杨涛 (96)
文化结构与现代转型:略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袁华亭 (99)
探索与争鸣
法律论证理论的知识论基础和哲学思考张玫瑰 (103)
宪政意义上的民事诉权牟爱华 (107)
审前羁押替代措施解读房国宾 (111)
灾害保险的国际比较与借鉴鲍文 (114)
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对策研究陈志娟 (118)
旅游诗词翻译中的文化补偿叶红卫 (122)
伏牛山文化圈与五四以来河南作家的小说创作刍议——以徐玉诺、姚雪垠、阎连科为例秦方奇 (125)
热点分析
试论网络民意维度下我国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型胡小安 汪萌 (131)
新媒介技术之伦理张力——以网络传播等为例沈蔚 (135)
全球视野
鸠山“东亚共同体”构想评析宋均营 (139)
中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比较研究韩玲 (144)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借鉴蓝楠 陈燕 彭泥泥 (148)
企业改革与发展
家族企业与环境互动的演化博弈分析——复杂性的家族企业演化理论系列研究之六甘德安 (151)
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的SWOT分析:基于WTO背景李云 张意翔 (156)
企业战略联盟的形态表征及特点分析桂萍 (16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法律教育与政府责任的理论求证翟月玲 (162)
低丘岗地改造生态服务价值研究——以湖北省为例徐平平 张安录 (166)
20世纪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及创新路径覃一冬 (169)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薛玉琴 (172)
建国以来我国思想道德教育发展趋向探析曾红宇 (175)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述评陈建保 侯丹娟 (179)
现代传媒对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以上海市M区青少年为例张雅丽 汪遵瑛 (182)
民族高校《基础》课教学探微——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米霞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