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杂志网

公众服务意识的哲学思索

 论文栏目:哲学思考论文     更新时间:2012/12/13 15:28:18   

作者:马玉霞 单位:甘肃广播电视大学

公仆意识的本原公仆意识本原是指作为公仆因其岗位和职责所定,应视人民的利益为己任,为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孟子提出了“民为本、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已经认识到了执政者与民众、国家的关系。中国唐朝后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柳宗元提出:“凡吏于士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2]也就是官吏的职责是为民众服务的,要有民役意识。宋朝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极力倡导“主权在民”。《共产党宣言》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宗旨就是“解放全人类”,为全人类的解放服务。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公仆意识的宗旨和内容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曾说过:“共产党的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邓小平讲“领导就是服务”。江泽民多次指出,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追求就是要保持党员干部的公仆本性。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因此,公仆意识就是无私奉献意识和无私服务意识。这是它的本原和应有之义。

公仆意识缺失的种种现象

公仆意识是对党员干部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公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要前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党员干部公仆意识缺失,“人民公仆”沦为“权仆”、“官仆”、“私仆”和“钱仆”等,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形象。(一)“权仆”“权仆”是指把谋取一官半职设定为首选目标,而不是想通过自身的才能为公众利益服务,习惯于以官位和行政级别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重要尺度甚至惟一尺度,热衷于比官职、行政级别高低等[3]。这类人视权如命,为得到权可以不择手段,不计成本、影响和后果。(二)“官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官与民是处于管与被管的位置的。百姓若到县衙提出诉求,一定是先下跪磕头,然后才能开口说话。即使是清官,与百姓的地位也绝非平等,总之,一切都是从‘我’要管‘你’的理念出发。时至今日,还有不少机关干部习惯于把自己看成是百姓的‘父母官’,居高临下,对群众的意见建议想听就听,想不听就不听。”[4]其重要表现就是“官僚主义”。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要“整顿官僚主义”,“不摆老爷架子,不摆官僚架子”[5]419。“要密切联系群众。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势必要挨打。”[5]422刘少奇同志在“七大”会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官僚主义进行了严肃批评:“官僚主义倾向,表现在有些同志没有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以及对党对人民不负责任的观点。其典型的表现就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只知发号施令,而自己则既不调查,又不研究,也不向群众学习,拒绝群众的批评,抹煞人民的权利,甚至要求人民为他们服务,为自己的享受,而不惜牺牲群众的利益,劳民伤财,贪污腐化,在群众面前称王称霸等。”[6]自以为是人民的统治者,而不是人民的“公仆”。我们称这类人是手“长”、腿“短”、脑袋“尖”、身子“粗”的蛀虫。(三)“私仆”所谓“私仆”是指利用手中权力为“上级”领导或某利益集团“保镖”,眼里只有领导,只有利益集团,领导、利益集团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老百姓的事与我无关。前不久,媒体报道了一位明星因天气原因致其所乘飞机迫降某地机场,市长亲临现场压惊。该事件引起了网民关于个别领导干部为民众服务是否应该像为明星服务一样的争论。在现实当中,“公仆”变成“私仆”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民众发出这样的叹息:我们的“公仆”拿着人民赋予的权力到底在为谁服务?(四)“钱仆”“钱仆”是指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贪污,挪用公款,索贿,受贿,捞取钱财,以捞取钱财的多少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砝码。一心为了钱,一切为了钱,动辄拿“回扣”,收“聘礼”,要“好处费”,利欲熏心,量钱办事,给大钱办大事,给小钱办小事,不给钱不办事。现在有些贪官的贪污额度已上升到亿元水平,真是触目惊心。余振东等贪污40亿,黄清洲贪污14亿,陈满雄、陈秋园夫妇贪污4.2亿,石雪贪污3.8亿,王宝森贪污3亿多,王成明贪污3亿,许迈永贪污2.13亿,陈同海贪污1.9753亿,金鉴培贪污1.9亿多,王守业贪污1.6亿,亿元以下的更是不计其数,如此,“公仆”已彻底变为“钱仆”了。官员腐败问题已成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其影响和危害程度已上升到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因此,不余遗力地对党内贪污、腐败进行严厉打击,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另外有学者也列举了“公仆”变质种种迹象:“整天喝得晕乎乎的;迷恋女色生活奢靡的;密切联系领导的;车子越坐越豪华的;房子越住越洋气的;家庭收支明显不符的;家属子女跟着沾光的;惟利是图见钱眼开的;说得好做得差的,满嘴大话、空话、漂亮话,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四体畸形五官不正的。”[7]上述种种现象说明,有些“人民公仆”已变质,不仅缺失公仆意识,而且也缺失了基本的为人之道,成为社会的渣滓、毒瘤。

公仆意识缺失的成因

关于公仆意识缺失的原因,有人认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效率与竞争的结果,有人认为是为官修养不够造成的,有人认为是光宗耀祖的封建意识所致,有人认为是党的思想教育滞后不能有效防微杜渐所致,等等。虽都有一定道理,但我认为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一)儒家“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所谓官本位,“即以官为本,或者说官处于中心位置,是说一切只有当官的说了才是真理,一切事只有当官的干了才是符合政策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做官”[8]。有了官就有权,有了权就有钱。官本位思想产生于先秦“学而优则仕”,成熟于西汉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发展于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建立,其思想源于儒家思想。按照儒家的观点,人的本性是善的,“人人皆可为尧舜”,以此为基础设计的政治制度就是靠“人治”、“德行”和“自律”进行运作,是一个官僚专制政体[9]。在这种政体之下,“官”与“民”是对立的,等级分明。“在官本位之下,整个社会形成官职崇拜,权力崇拜之风,形成官贵民贱的社会集体心理。在官与民的关系上,突出官权,泯灭民权,以官为主,以民为仆,以官为本,唯官是尊。官民严重对立,官民之间等级森严。”[8]因此,官本位思想深入人心,不仅为官者以官为本,就是老百姓也以官为本,把当官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崇拜对象,所以才有“头悬梁、锥刺骨”,所以才有“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古训。(二)公仆意识认知偏差受封建官本位思想影响,认为只有当官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才算有本事,于是商人经商到一定阶段谋求政治资本,教授教书到一定程度谋求一官半职,大学毕业后削尖脑袋谋求公务员一职,没官的跑官、要官,有官还要谋求再大一些官等等。这些现象已泛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按说人各有志,谋求一官半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应受到非议。然而有些官员却让老百姓另眼相看,其主要原因是有些人当官的目的、动机不纯,根本没有想到或作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实际生活中呈现出来的是如何发挥权力效益的最大化,为个人或小集团牟取私利,中饱私囊,把当官当作终极目标。(三)“主人”地位认识淡漠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一天起,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在我国,“人民”的范畴是工人阶级(包括知识分子)、占总人口大多数的农民阶级、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拥护国家统一的爱国者。但是作为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由谁来行使?如何行使?行使的结果或效果怎样?人民没有尽到监督责任,把自己当作局外人,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习惯于做“臣民”、“良民”、“顺民”,当官的怎么说就怎么做。因此一些党员干部蜕变为“主人”,与真正的主人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地位、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应行使的权利是有关系的。(四)官员任用机制关系化截止目前,我们的官员,尤其是政府官员多是委任而不是选举。这导致有些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任命“自己人”、“圈内人”,不管老百姓是否认同。即使是经过考核成为党员干部,仍存在弊端:“一是有些领导虽然表面上履行了考核的规定程序,但考核过程中并不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依旧是我行我素。二是碍于情面与关系的影响,根据平时个人关系好坏而决定考核成绩,导致了平时脚踏实地的‘公仆’沦为默默无闻的角色。”

重塑公仆意识的哲学思考

有人认为应为加强公仆意识宣传,尤其是应加强对党的好干部的学习;有人认为要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有人认为必须进一步加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和进一步强化民主法制保障;有人认为要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凡此种种说法,笔者认为都有一定的道理。除此之外,还需从以下方面努力。(一)端正对“公仆”的认知认知“公仆”的本质是什么,对如何当好公仆非常重要。这是做好公仆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如果做不到“今日权在手,倾心为人民”,就不能成为人民的公仆,迟早会变质。因此,要让每一个党员干部加强马克思主义公仆理论学习和研究,从灵魂深处进行深刻反省,每日三省吾身,多问几个“我是公仆吗?我能成为公仆吗?我的权力来自哪里?用对了没有?”破除“官本位”思想和意识,树立“为官一方,造福一方”的观念,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只有明了这些“为官之道”,才能更好地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二)维护人民的尊严维护人民的尊严就是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为人民统治地位的确立;体现为人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确立;体现为人民参加管理国家权利的确立和人民享受‘公仆’服务权利的确立,这是人民尊严的根本标志。”[10]必须维护人民的尊严,各级党员干部必须强化公仆意识,必须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应尽的责任,彻底消除“官本位”思想,彻底扭转“权仆”、“私仆”、“钱仆”等形象,摆正公仆与人民的关系,把维护人民的尊严视为自己的生命。(三)改革干部任用机制恩格斯指出,“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公社采取了两个正确的办法。第一,它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选举出的人担任,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第二,它对所有公职人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11]从今天的角度审视恩格斯的这一思想,对防止公仆变为主人还是有较强现实意义的。因此有必要改革我们现有的干部任用机制,让更多的党员干部通过选举走上工作岗位,这样的干部人民用着也放心。同时,对不能履行公仆义务的人,人民可以随时罢免,不至于使有些领导干部已走上断头台才想起监督、罢免。(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塑造公仆意识中的引领作用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公仆意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不仅是重塑当代公仆意识的内在精神和灵魂,也是重塑当代公仆精神的核心内容;不仅决定着公仆意识的价值取向,而且是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为政之道、秉持为民服务的基本准则[12]。因此,要充分发挥主流价值观在塑造公仆意识中的引领作用,“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13]。总之,要使缺失了的公仆意识重新树立起来,让迷失在“主人”路上的公仆归位或归道,必须加强岗位责任意识、为官法制建设和长效制约机制建设,消除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把“为官之道”纳入法律的监督之下,把权力的诱惑性、交换性和垄断性紧紧装在“潘多拉”的宝盒中。

学术网收录7500余种,种类遍及
时政、文学、生活、娱乐、教育、学术等
诸多门类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哲学思考论文
@2008-2012 学术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音像制品经营许可证
主机备案:200812150017
值班电话
0825-6697555
0825-6698000

夜间值班
400-888-7501

投诉中心
13378216660
咨询电话
唐老师:13982502101
涂老师:18782589406
文老师:15882538696
孙老师:15982560046
何老师:15828985996
江老师:15228695391
易老师:15228695316
其它老师...
咨询QQ
89937509
89937310
89903980
89937302
89937305
89937307
89937308
业务
综合介绍
在线投稿
支付方式
常见问题
会员评价
官网授权
经营许可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人员招聘
联系我们